今年4月,业主司徒先生买了100平方米的“美国进口红橡木实木地板”。他告诉记者“当初选这个品牌的地板,就是因为销售人员在介绍时说这种地板都是美国进口红橡木制作的。”
等到合同签了,货款付了,本该开开心心地等地板装修新房。可6月份安装了一部分后,发现部分地板有点不对劲,随后与店家联系,店老板解释,等全部安装完,整体看就不会有凹凸感了。司徒先生信以为真,继续安装。谁知安装完后,有5块木地板已经鼓了起来,地板表面还出现了裂缝现象。
随后司徒先生联系了经销商,要求对方出具木地板的进口证明。令人意外的是,对方以“进口材料在厂家那里,销售商没有”为由予以拒绝。无奈之下,司徒先生只好向消协求助,要求销售商退还货款。经消协几番调解,销售商才同意只为司徒先生更换出了问题的那5块地板,并补偿一定损失。事情虽然调解了,鉴于此类实木地板鉴定价格不菲,所以到底是不是“实木”,司徒先生仍心存疑惑。
地板市场还有哪些猫腻?标识模糊迷惑消费者
同类似于司徒先生的地板投诉,近两年大幅度上升。首先是地板标识不实,根据工商部门抽检发现,地板标识不实主要问题是:实木地板木材名称标识错误,还有部分商品仅标注木材名称的俗称。如一款“欧洲白蜡木”地板,其实就是中国的水曲柳,并非什么欧洲血统。
送货上门偷梁换柱 商家为求利润以次充好
等到消费者购买实木地板后,经销商送货上门。然而,打开包装后发现,产品与订购的有很大差别。订购同一型号的实木地板,可安装时却发现地板色差过大。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,把色泽和纹理相似的便宜品种,当成高价的品牌来卖,然后高价格出售。
因为实木地板是取材自然生长的树木,由于其制作材料的特性,存在色差和节疤都是不可避免的。但如果同一型号两个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色差程度较大,而且商家又没提前告知消费者,商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。
消费者订购地板后应在尽量短时间内提货,防止经营者无货,用不同规格、等级、色号的地板来搪塞。送上门后,一定要当场逐箱验货,要注意地板包装上的色号标签。还应要求在发票上注明等级、色号、面积等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